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首先要破除大而全的陈旧观念,运用产业链、价值链分析工具对大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梳理,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研发设计、系统集成、关键零部件制造等核心业务,真正把大企业做强做优。
(六) 逆全球化风险与推进全球化机遇 1、疫情暴露的产业链全球化风险可能带来产业链长期逆全球化的风险。在内外疫情双重压力下,采取经济刺激手段必不可免。
(4)积极应对疫情全球蔓延对产业链的负面影响,同时布局完善国内产业链。(三) 行业发展措施 1、对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冲击较大、行业内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行业(例如旅游服务、交通运输行业)提供定向扶持。在估计疫情国际影响的情景分析中,我们考虑了两个维度,即疫情影响的经济体以及疫情的严重程度(对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影响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差别)。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18年对中国出口分别为276.8亿美元、270.4亿美元、123.5亿美元和98.4亿美元,占美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23.0%、22.5%、10.3%和8.2%。这些需求为新兴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国要抓住这个短期的机遇让全球供应链更安全可靠。(二)对中国产业的影响 我们基于中国和疫情重点地区的经济联系,分析疫情的全球扩散对国内各主要产业的影响和前瞻性布局机会。二、供给冲击的中期影响:加快新供给扩张和老化供给退出 卡尔·马克思、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都认为生产相对过剩或总需求不足是造成经济周期性危机的原因。
比如上文提到的20世纪70年代战争冲击,使得石油价格在短期内出现了迅速上涨,通过产业链的传导,进而对整个石化产业链产生了连锁反应,甚至由局部的冲击,演变成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造成经济衰退和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永辉超市、多点Dmall的线上订单量爆发式增长。面对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前期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应用较多的企业,受冲击越小。作者滕泰系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哲为副院长 进入 滕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冠肺炎 供给冲击 。
比如,为了应对疫情冲击,中国政府不但出台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而且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稳增长、稳就业等。供给冲击的静态分析研究虽然基于严密而精确计算,但是却往往夸大了实际影响,因为无论是企业、消费者,还是政府都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以积极而复杂的社会反应来应对。
又比如,2016年中国去产能扩大化,大量中小民营企业减产甚至关闭,造成焦炭、焦煤价格上涨约200%,螺纹钢指数、铁矿石价格上涨超过100%以上,铝、铜等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供给收缩和涨价,进而造成了下游制造业经营压力,提高了整体供给成本,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阶段性负面影响。从经济增长的制度条件,尤其是资源配置的方式而言,也不会受到供给冲击的影响。如果仅仅按着原有供给结构进行静态测算,会认为中国的批发零售行业会出现严重过的负增长,而考虑到上述线上新零售对传统批发零售的替代之后,才能更客观地看待疫情对这个行业的实际影响。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的供给冲击原理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 滕泰 刘哲 经济运行和增长既受到内生因素的影响,也难免有来自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外部冲击。
而那些逆周期的扶持和刺激政策,如果把资源导入了供给老化的产业,则短期虽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稳增长和稳就业,中期反而有可能延缓老化供给的退出。只不过,我们按了一个快进键,在线化进程的速度会更快一些。此外,凡是商业模式比较先进,比如较多应用互联网、新媒体、新零售模式的企业,或组织管理模式比较先进,比如较早应用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软性就业、目标与关键结果考核、量子管理等的企业,受冲击普遍较小。从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情况来看,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得益于丰富的劳动、土地资源和居民储蓄供给
比如,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的冲击,引发了其他能源替代性增长。总之,如测算2月份的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以用静态供给冲击分析。
从长期来看,肺炎疫情冲击不会改变经济增长的条件、要素和驱动力,对长期增长的影响趋近于零。而传统商业模式和传统组织模式的企业受冲击更大。
而疫情对全年经济总量的影响主要是取决于需求萎缩的程度,至于超过一年的经济运行趋势,则要考虑供给结构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以5G、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化投入大幅增加,机器人、智能制造等自动化投入也显出增加。若测算1季度的经济变化就必须考虑上述替代性增长和创新性增长的影响,如果评估半年以上的影响则必须考虑补偿性增长和政府刺激政策的作用,进行动态评估。即便是战争这样严重的供给冲击,不但对技术变革的大趋势没有影响,而且反而会加速某些领域的技术进步速度。只不过,我们按了一个快进键,在线化进程的速度会更快一些。供给冲击的静态分析研究虽然基于严密而精确计算,但是却往往夸大了实际影响,因为无论是企业、消费者,还是政府都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以积极而复杂的社会反应来应对。
又比如,2016年中国去产能扩大化,大量中小民营企业减产甚至关闭,造成焦炭、焦煤价格上涨约200%,螺纹钢指数、铁矿石价格上涨超过100%以上,铝、铜等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供给收缩和涨价,进而造成了下游制造业经营压力,提高了整体供给成本,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阶段性负面影响。传统批发和零售业疫情期间总体开业率下降一半,客流严重下降,也出现严重负增长,大量消费转到线上新零售。
198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为何那么快?就是因为联产承包责任制、股份制、价格双轨制等新的制度安排,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面对肺炎疫情的冲击,消费者的很多大宗消费计划会延后,例如购买汽车、电器的需求,并不会因为疫情短期冲击而消失。
按照以上供给冲击原理综合测算,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全年增速在5%左右,2021年GDP增速仍然能够回到6%以上。再比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中期会对需求面形成一定冲击,但是对经济的短期影响主要来自供给面。
第一,供给冲击引发替代性增长。当一个经济体中新供给产业占主导地位,则一个单位的有效供给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有效需求,总需求逐渐大于总供给,则经济增长速度自然会上升。供给冲击可能会带来短期要素供给成本、供给数量或者供给效率的变化,但在冲击影响结束之后,无论是劳动,还是资本、土地等要素的供给成本、供给数量或者供给质量都会逐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正是由于供给结构的老化,中国经济增速已经从2010年一季度的11.7%降到2019年四季度的6%附近,这样连续十年的增速下行周期不仅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间是最长的,在全球近代经济史上也是较长的经济下行周期之一。
例如,面对肺炎疫情防控所造成的居家隔离、出行谨慎、交通限制等,远程在线办公,线上远程授课,远程医疗等创新性增长出现井喷,新东方在线、无忧英语等在线教育公司2020年以来股价涨幅都超过了50%。其中,制造业虽然也短期停工,但疫情一旦受控就很快复产复工,停工损失可以逐步挽回。
以实体零售行业在线化为例,正如天虹商场董事长高书林所说的:这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反之,当老化供给主导了供给结构,一个单位的供给会创造越来越少的有效需求,结果当总供给逐渐超过总需求,经济增速下行。
如果仅仅按着原有供给结构进行静态测算,会认为中国的批发零售行业会出现严重过的负增长,而考虑到上述线上新零售对传统批发零售的替代之后,才能更客观地看待疫情对这个行业的实际影响。(二)动态视角:供给冲击引发的积极反应和四种增长 供给冲击的动态分析,主要研究供给冲击所引发的替代性增长、创新性增长、补偿性增长以及政府的扶持和刺激政策。
按照以上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供给冲击原理综合测算,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全年增速在5%左右,2021年GDP增速仍然能够回到6%以上。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的供给冲击原理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 滕泰 刘哲 经济运行和增长既受到内生因素的影响,也难免有来自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外部冲击。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疫情的社会反应模式。2020年肺炎疫情造成的供给冲击,对技术进步同样几乎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大部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受到损失,而且还加快了新技术的应用。
第二,供给冲击往往会引发相关各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模式创新,从而带来创新性增长。以中国为例,2020年春节期间武汉等地区封城,部分地区封路,大部分地区居民居家隔离的社会反映模式,几乎造成了整个中国经济的短暂停摆。
因此,疫情的供给冲击一定会加快中国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管理模式等新供给的应用,并促使老化供给加速推出,进而推动整个经济体更快地进入新供给扩张阶段。交通运输也受到严重冲击,其中客运损失远远大于货运。
从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情况来看,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得益于丰富的劳动、土地资源和居民储蓄供给。如果供给冲击加快了新供给的形成和扩张,或者加快老化供给的退出,那么供给冲击将会提升整个经济的供给创造需求系数,结果反而有利于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增高涨。